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力推进我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现就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做好贯彻落实。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国家战略”的就业工作理念,深化校企协同、校地联动,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的就业工作体系,确保2025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二、具体措施
1.强化课程指导,推动以赛促就
各学院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认真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挖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网络平台资源,完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开展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引导毕业生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办好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引导广大学生在赛中学、在看中学、在学中做,更好地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目标。各学院每年要充分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职业规划大赛,学校择优选拔参加全省赛事。
2.开展系列校园招聘活动
各学院要积极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分类别组织招聘活动,扩大校园招聘的覆盖面。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推进中小型招聘会按“一院一行业”“一专业一集群”模式开展,精准匹配学科特色。针对重点企业开通“宣讲会+面试直通车”绿色通道,提高签约效率。要组织指导毕业生参加各级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高参与度和签约率。各学院(有毕业生)每学年至少举办6场“专业+行业”中小型校园招聘活动,组织不少于10家重点单位专场宣讲。
3.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
各学院要调动学院全员力量,用好校友资源优势,密切联系合作企业,持续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建立“重点企业名录库”。邀请联系学院的校领导带队新拓展用人单位不少于5家,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专业负责人回访用人单位不少于10家,足质足量开拓就业岗位。
4.加强考研专项指导
各学院要分年级分专业提供考研准备、报名指导、考前辅导、复试培训、调剂帮扶等服务。精准掌握25届学生考研初试成绩,辅导学生了解复试流程、进行模拟面试、及时发布调剂信息、指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杜绝报考“扎堆”,降低“二战”比例,提高成功率。做好26届考研动员工作,多维度发力,为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建议。设立考研专项奖学资金,对考研成绩优异、成功上岸的学生及指导教师给予奖励。
5.加强征兵工作站建设
各学院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定期推送征兵政策解读、军旅风采展示等内容,全面宣传入伍政策,确保政策宣传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各学院需指定专人负责征兵工作,配合学校征兵工作站,及时传达征兵信息,督促学生完成网上报名,并协助审核报名材料。服务保障上,为学生提供征兵咨询服务,解答入伍流程、待遇等疑问。积极落实征兵工作,为国防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6.创新挖掘基层就业空间
各学院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教师招考“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就业项目等基层项目。支持各地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开发岗位。做好宣传动员、组织培训、跟踪反馈,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基层就业渠道。
7.困难群体精准帮扶
各学院要建立困难学生帮扶台账。针对不同类型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帮扶,详细记录学生基本信息、就业意向、帮扶过程及成效。指导符合条件毕业生申报国家困难毕业生求职补贴,做到应报尽报全覆盖。要确保有就业意向的重点群体毕业生全部落实毕业去向。
8.加强就业育人与观念引导
各学院要将就业教育列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同时,要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困难群体学生求职过程中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推进个性化求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缓解求职压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就业挑战。
9.规范毕业去向登记
各学院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四不准”规定,准确把握就业监测指标,认真审核就业材料和去向信息,规范登记毕业生去向,及时上传就业数据,确保真实准确。
三、工作要求
1.思想更加重视
一是继续强化“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整合校院优质资源,形成就业合力;三是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加强形势研判和舆情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问题。
2.加大保障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重点合作单位、专业实习基地等社会力量为就业工作提供支持,组织好创业模拟实训、各类就业创业竞赛等活动;二是通过组织开展就业创业类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就业工作的学生助手。
3.落实目标责任
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结考核,将就业率、就业工作规范、就业管理与服务等考核指标进行阶段性细化,科学促进就业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就业指导中心
2025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