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艺术 > 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换艺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的路径
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换艺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的路径
时间:2019-05-17 00:00:00  编辑:思政部 预审:孙娟 终审:赵平  浏览次数:1011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换艺术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的路径[*]

 

内容提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学术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新一轮教材体系的构建注意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区别与联系,为教师实施教学留下了必要的拓展空间。教师应认真研究“05方案”及新教材,尽快完成思维方式转换、主客体更新、内容选择与包装以及话语系统的转换;构建出独具个性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必然有一个科学的体系。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必须注意其科学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考虑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一致性,而忽略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不同特点,没能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所致。因此,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角度来看,必须重视科学(学术)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的合理转换。

黑石子白石子·逻辑思维体系的转化

黑白石子是一个关于思维模式转换的小故事。在欠债不还便足以使人入狱的时代,伦敦有位商人,欠了一位放高利贷的债主一笔巨款。那个又老又丑的债主,看上商人青春美丽的女儿,便要求商人用女儿来抵债。

商人和女儿听到这个提议都十分恐慌。狡猾伪善的债主故作仁慈,建议这件事听从上天安排。他将在空钱袋里放入一颗黑石子,一颗白石子,然后让商人女儿伸手摸出其一,如果她拣中的是黑石子,就做他的妻子,商人的债务也不用还了;如果她拣中的是白石子,她不但可以回到父亲身边,债务也一笔勾销。

为了父亲不入狱,商人的女儿答应试一试。当时,他们正在花园中铺满石子的小径上,协议之后,债主随即弯腰拾起两颗小石子,放入袋中。敏锐的少女看见:那两颗小石子全是黑的! 女孩不发一语,冷静的伸手探入袋中,漫不经心似的,眼睛看着别处,摸出一颗石子。突然,手一松,石子便顺势滚落路上的石子堆里,分辨不出是那一颗了。 “噢!看我笨手笨脚的,”女孩呼道“不过,没关系,现在只需看看袋子里剩下的这颗石子是什么颜色,就可以知道我刚才选的那一颗是黑是白了。”

当然啰,袋子剩下的石子一定是黑的,恶债主既然不能承认自己的诡诈,也就只好承认她选中的是白石子。

危机化解取决于思维模式转化,不把关键摆在选出的石子,而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袋子里剩下来的石子是什么颜色?”,终于逢凶化吉,把最险恶的危机变成最有利的情况。

逻辑思维转换对教学也是极端重要的。同一个教师讲授同一个内容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某大学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讲授中国革命史专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采取的方法是结论在前,先入为主。学生不欢迎,逆反心理很强。后来在另一个课堂上,换了一个标题,改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学生一看题目很新鲜,于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聚精会神地听完了这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历史的原点,这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位教师所采用的前后两种不同的方法,前者是注入式的方法,后者是启发式的方法;前者是演绎的方法,后者是分析的方法。”[]

科学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是不同的思维与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论体系,“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学问”[]体系。强调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客观性,是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特征。

教材体系,是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需要而构建的理论体系。在内容上,一定要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理论体系保持高度的一致。但是,还必须坚持要“精”和“管用”的原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立场、观点、方法的问题,而不是作为专业学习的。所以不能追求像学专业的学生那样,把什么内容都编进去,而是必须有所取舍,围绕着目标把最主要的内容编进去,必须简明扼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必须有自己的体系,简明性、实用性是教材体系的突出特点。

教学体系,教学体系是指教师根据教材而构建的实际教学内容、方法体系。这个体系在本质内容上应当与科学理论体系、教材体系相一致,但是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针对性。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不讲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现实最突出的重大问题选择教学内容,不能按着教材照本宣科,必须对教材有所取舍,或突出某一个、几个方面,切不可面面俱到。就是说,教师必须要根据科学理论体系、教材体系的特点建设自己的教学体系,从中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科学理论是创造知识。教材是普及知识。教学体系是如何把教材要普及的东西给普及与消化了;科学种出一系列水果,教材采摘了一篮子富含人的生存所必须的各种元素的成熟水果,送给受众吃并告诉他们其对身体健康的价值。教学体系就是教人们怎么吃、主动吃掉并予以消化吸收,还有具体采摘播种方法。

科学理论是理性思维、哲学思辨,抽象严密,是求真的,强调客观性。没有善恶与美丑之分;鲁迅把血管位置移动一下美了但错了。回答是什么?教材更多的关注善。伦理思维使无所谓善与恶的东西产出善果。在“真”这个大的假设前提下,培养或张扬着善,即在认知、识“真”的基础上获得求真能力的基础上而达到的善。探索真利用真为人类为社会创造价值。重点不在于探索真,而是宣扬利用真,培养合格人才。学术性学理味不如科研专著,注意传播艺术。回答教什么?教学体系侧重于美、方法论,美学思维。如何让学生接受愿意接受,内化吸收。获得利用真与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的是授课艺术体系。重视理性准确更重视感性与美丽。回答怎么教?关注接受美学。

简单说:科学科研,重科学思维,重在求真;教材体系重伦理思维,重在求善;教学体系重美学思维,重在求美(方法艺术)。分别回答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课程实施过程所必经的第二次转化。”[]

下课铃声响了·主体客体转换

这里探讨的是教育教学中心、立场、角色转变的问题。以教材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是人为规则而活着还是规则为人而存在?·主客体转换。以理论观念为主体还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强调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给学生自主权,注重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其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进而发挥其潜力。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接受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理论只是手段与工具。

二是教材取舍学生或学生取舍教材?·中心转换。教材中心,维护理论与体系的完整,强调知识系统化规范化,要求学生被动服从原则与规范;学生中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原则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旨归。学生能动选择与内化;根据自我发展的需求取舍重组内容;教材站在国家社会利益的立场上,以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目标,对学生提出规范与要求。教学体系,站在学生全面发展角度,提出实现自己的价值应如何协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如何自觉遵守原则和规范。这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无论哪个角度最终目标都一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转换中心有助于消除心理距离。

三是上帝已经死了·教师角色转换。在信息时代,教师再也不是唯一的信息源了,教师在某些方面不如学生懂得多已是司空见惯。一方面教师和学生知识差距不断缩小,一方面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张扬,教师天然权威、知识霸权、话语霸权被颠覆!师生关系的本质将发生变化,即变知识、经验、道德等的授受关系为朋友式的讨论关系和社会角色间的交往关系。教师知识上是可以信任的学者;学习上是可信赖的导师、生活上是可依靠的朋友、人生历程中是可依赖的向导。教师只是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体会与学生一起分享伙伴了。“以主体间性原则为指导,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合作者、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个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提供现成真理的人。”[④]

真理也需要再包装·内容的转换

依据大纲,梳理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注意理论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可接受性,注意本学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突出重点,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教师要努力做到及时而又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善于敏锐洞察各种动向,使教学体现时代精神和研究的前沿性。

一、 随心所欲不逾矩·内容选择

其一,教学体系不是教材体系的简单复制,内容有取舍,自成体系。教材内容安排有其自身逻辑要求,重视学理性。该讲的没有讲,司空见惯的东西反复讲,是为了体系的完整。如爱国主义概念,在教学体系里讲是热剩饭;不讲呢,不仅是学理性逻辑性问题,更是政治上方向性问题、导向问题;只需点到为止(复习以下)。重点解决全球化语境中国家还有什么用?为什么爱?离开国家行吗?为什么出国之人更爱国?怎么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其二,教材照顾到了一般性、普遍性和原则性,而针对性、操作性不足。没有区分学校类型、层次、专业之不同。我们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遴选和增补。告诉我们什么是“真”且为了获得“善”,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到底怎么去为那些可以为的为?换句话说,理论联系到具体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理论联系具体实际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就是教学体系之重点——增补。

大学生活变化了,不讲都知道,自己的事还不清楚呀?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还是讲了:第2页:学习变化了、生活变化了、活动变化了。但为什么会有种种变化?直面还是逃避?他们不知道但必须知道且很想知道。是由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学习规律以及授课的规律所决定的。要求自己适应环境而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这些就是操作层面教材不讲的,发挥的空间就留给了教学体系。

再有3—4页,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终身学习理念。如何创新?最后一句:“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怎样获得这美好的习惯?没有了——为了体系完美,内容繁简对称——也为了突出其原则指导性的崇高地位,没有讲出来。教学体系应该特别的讲出来,讲什么?讲出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的路径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

其三,对教材内容结构的调整。教材从学理、体系理念和政治高度出发把远大理想,崇高信念放在第一章。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所有问题不再是问题所有困难不再是困难,焦虑忧愁郁闷孤独彷徨失望绝望痛苦感伤苦痛都将得以克服……第一章也是本课程的目的,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的体现。这么安排符合逻辑。但不符合教学体系逻辑,因为不符合人们正常的认知规律——近而远、小而大、具体到抽象……教学体系首先关注适应大学生活,才能接受大学教育,守道德守法纪,“软硬兼施”下,内化提高,找到自己的位置,规划人生,最后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科学信念,成人成才。如果按照教材体系,第一章讲完,课就可以结束了,后面都无需再讲了。

第二章爱国主义,第七章之第三节国家安全意识。涉及国家安全法律,学理上归属于“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制精神”这一章;教学体系若把它调整到第二章,不仅解决了内容重复问题,国家安全意识本身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表现,更是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路径。

二、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内容包装

其一,美丽是封最有力的推荐信,内容的审美包装。成功的内容包装至少应该呈现2点:

1.道德文明的智慧美。这实际上是一种合乎人性逻辑的科学美。内容呈现应当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内容充分关照到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自由与超越:道德价值与规范其实是我们的文化智慧。

2.道德人格的形式美。通过美好人生、幽雅人格的呈现,充分揭示思想政治理论价值与规范对于人类发展和对于个体人格尊严建构的必要性。让人格人性的光辉照耀心灵,从而启发满足和提升学生道德精神需求。

其二,爱你没商量,兴趣引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快乐,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兴趣,以便为教学活动创设快乐和兴趣相结合的最佳情绪背景。学生的兴趣情绪又如何引发呢?一是作为一种情绪,它可通过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来直接引发,客观事物超出个体预期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引发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而且要尽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预期,让学生怀着由惊奇所引起的理智感上的震动进行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如民事权利能力终结理论,引入死亡顺序、宣告死亡理论会收到惊人效果。二是作为个性心理倾向的兴趣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表现形式,它可通过对学生个性兴趣培养来间接引发。客观事物与个体的认知需要相联系便对其产生兴趣。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那样;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习兴趣来说,其发展的基础主要便是求知需要。因此,用以发展学生求知需要的一切手段,也就自然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措施。如法律与维权。

秋天的菠菜·话语系统的转换

一、通俗易懂,激情演义·话语定位。课堂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口语与学术语言之间的一种话语系统。这里涉及到课堂语言与幽默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严肃庄严而神圣的,幽默是滑稽低级搞笑的;二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语言庄重严肃是不容质疑的天经地义的,幽默化是错误的且是政治性的,这是认识的误区,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语言和幽默的双重误读。缘于此,学界没有人来探讨这个问题,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幽默是生命的慧悟,幽默是创新的火种,幽默是强大自我的艺术,幽默是抚慰灵魂的天使,幽默是走进心灵、振奋精神的人生智慧的结晶,其本身就有高雅与低俗、神圣与滑稽、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高下之别的。实际上滑稽和幽默不是一回事儿。而实践证明如果把幽默适当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神圣殿堂,会使我们的课堂生动形象不失庄重,准确有趣不失神圣,和谐快乐而不失严肃;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参与互动,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总之,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效能。幽默只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会用、巧用和妙用。当然用幽默的话语系统创作理论专著和学术文章自然搞笑;但用艰涩的学术话语系统来教学也是滑稽,学生听不懂的,若能听懂他们也就不再是被教育的对象了。教学就是用一种可接受性强的话语系统把苦涩的干巴巴或叫赤裸裸的真理准确的传达给学生、使之内化并获得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二、敢问路何方·课堂幽默获取的路径

其一,“有没有人告诉你我爱你”,学生腔调法。学生腔就是要通俗化口语化,实际是大众化的世俗语言与艰涩的学术语言之间的教学语言的一种幽默方式。这种话语方式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通俗语言是传达真情的最好媒介,“祖国母亲”,“党,母亲”等歌曲很能表达我们敬爱崇敬之情;但总不如党啊我亲爱的“妈妈”更亲。

学生腔解决的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问题。用谁的话说什么话,怎么说话。寻找共同语言、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教育才成为可能。没有这个平台的教育是无效的一厢情愿的,面对面两辆火车擦肩各奔东西……话语后面是人生观念、价值、态度、追求、理想与愿望……用学生话语言说就是对他们的尊重、认同和理解,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郁闷啊!”“我看上的名花有主,看上我的惨不忍睹”“比较烦比较烦”“自由的飞翔”“隐型的翅膀”“看一题考一题缘分,蒙一题对一题运气,横批:多做无益;过一天看一本效率,考一门过一门实力,横批:突击成才”“毕业就是失业”读懂学生话语才能真正了解他们、读懂他们。知道他们想什么不想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注意:世俗不是媚俗、通俗不是庸俗、认同不是同流、同流决不合污。用他们的腔说话、用他们的调讲事是为了教育主体走进对象主体的心灵深处,或者说,是为了让学生允许我们走进他们的心灵、谛听他们灵魂的声音。就象是卧底,同流是为了情报或策反一样,我们得到他们的认同为的是获得话语权之后的人生导航!准确的讲是用学生话语说党的话。学生腔调、口语化都只是手段而已。这是心理学共情理论的具体运用。我们知道,共情是走进学生心灵、构建平等交流平台进而进行导航的可靠路径。

其二,“糖衣片”,生动形象法。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可把抽象枯燥的概念讲得有血有肉。如“异化”概念,讲卡夫卡《变形记》,一夜之间变成大甲虫的推销员的父母、小妹、同事朋友的态度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形象地感知“物质”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戕害。有助于形象化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概念。这是一也;二是要有动作性。语言的动作性是借用戏剧话语言说的,就是潜台词。如,《雷雨》鲁贵对周萍:“大少爷,昨晚太太房间又闹鬼了。”——意思是说昨晚你和太太干的见不得人的事儿,我全看见了。你看着办吧?威逼周萍给小费和答应好好关照自己的女儿。就是要造势,蓄力,鼓动。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无须讲什么“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只需演义改革开放辉煌成就,我们的潜艇怎样从美国航母群下走过而没有被发现,震惊美国朝野;嫦娥真的奔向月球了;闵川地震、大爱无疆,全国哀悼日、敬畏生命……很多国际事务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朝核问题解决离不开中国,伊朗问题要征求中国的意见,安理会否决权,维和部队有中国人,南洋国家海啸有我们援助的身影……感觉一个东方大国正在崛起,自豪骄傲之情油然。三是互动性。即用缜密的逻辑,动人情感牵引学生的思维跟着你一路前行,一起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内在的根本互动——真正的教学互动。而不仅仅是讨论或提问;更不是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同学中转来转去,互动是心动是灵魂的碰撞,而不是身体动,身动不如心动。再说,教室里绕来转去也是对同学的不尊重,如走到后面就是对前面同学的不尊重——因为您把面部送给了后面的同学却把臀部交给了前面的同学。

其三,“板凳宽扁担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贯口连珠法。听过相声《报菜名》的朋友对演员一口气报出满汉全席所有菜名一定印象深刻,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恰当使用这一技巧,会产生奇妙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的阐述演义过程中。如大河滔滔一泻千里势不可当的贯口话语给人以爽歪歪之痛快感的同时,也使学生对于重要概念、核心理论获得初步的完整的印象,有助于整体把握;接下来再在整体印象的基础上慢慢解释,避免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的误解。另外可以节约时间,实现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信息的教学理念。

如讲到法的概念时,高音贯口一气呵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和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同时用高八度强调关键词。如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些关键词语与正确理解把握法的本质与特征有关。

还有小题大题法(小题大做,大题小做);具体抽象法(抽象的具体化,具体的抽象化);抑扬顿挫法等等。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构建教学体系的原则

  一、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并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重任,因此,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时,首先要遵循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原则。

二、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原则。所谓政治性原则,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政治性原则是方向,学术性原则是基础,生动性是手段,三者不可分割。离开学术性、生动性,政治性原则得不到真正落实。同样,学术性原则也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是国家意志的表达。”[⑤]离开政治性要求,就不能真正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宗旨。

三、坚持以人为本,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是价值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又要以学生为评价主体,要以大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

四、坚持尊重个性,教学风格多元化的原则。注意培养自己的授课艺术风格。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性格、思维方式、气质……会有不同教学个性和风格。不可以一刀切。有理性思辨、有激情演义、系统阐述、专题研究、演绎、分析……因人而异,不可千人一面。

 


 


[*] 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1号),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德育审美化研究”(2008jyxm550)的阶段性成果。


 


[]  石云霞等. “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  . 05 方案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综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

[] 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  德育审美化的哲学基础[].高等农业教育.2005(3)

[]  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