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语新闻 > 23英语2班第四次半月一谈
23英语2班第四次半月一谈
时间:2024-03-15 16:20:19  编辑:朱梦菲  预审:赵慧敏 终审:余尚文  浏览次数:508

在上学期的半月谈活动中,我们在同学的带领下了解到了许多好书。怀着对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探究之心,让我们静静地翻开余华老师写的《活着》。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活着》。1998年,凭借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这部小说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慘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此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正如书上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短短几十年的光阴,尝过世间百态,经历生离死别,逃不过自然法则。这是余华对人生的态度,也是《活着》里福贵对人生的态度,也应该是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使生活里经历了各种苦难,依然要笑着面对,面对人生的态度,也是活着的意义。从福贵的故事应该明白,人活着应该去享受自己生命中的灿烂烟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过的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无论黑夜多么漫长,黎明依然会如期而至,这个平凡的世界,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人活着,是一个自我阅历的过程,要在生活里寻找自己的方向。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大多是绝望的疼痛,但是我们从那压抑的悲剧中看到了温暖,从漫长黑暗中看到了微光,感受到了无奈和坚定信念的力量,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供稿人:郭晓雨 审核人:余尚文 上传人:吴静琦)